在3月4日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后,代表委员向《新华社》公布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主动发展的成果。过去的10年中,中国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
其中,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的1年也显现出其巨大成果。其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增速都超过了20%;中国自身对成员国进出口额也增长了7.5%,在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外贸易规模新高。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RCEP是中日首次达成关税减让安排,对中日贸易发展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协议,日本将对中国63.3%的农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中国也承诺对日本86.6%的农产品逐步取消关税。对农产品减免关税带动了中日农业贸易增长,2022年前10个月,日本农林水产品与食品出口额达1.12万亿日元,其中对中国出口为2293亿日元,排名第一位,同比增长24.5%。
RCEP生效后,中国将分阶段对86%的日本产品免除进口关税,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容器、变压器及其他部分电子电气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部分发动机及其他机械产品,部分汽车零部件,大部分仪器仪表等。这些都是日本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获得零关税待遇后,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大竞争优势。同时,日本也将免除中国86%产品的进口关税,因减税措施带动,中国去年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对日出口逆势增长。

RCEP为中日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减免关税等政策的推动下,中日两国企业建立了更紧密的供应关系。但在多重不利因素干扰之下,中日经贸合作在过去一年发展不顺,中国仍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地位,但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3.7%,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22年,日本外贸遭遇困难,贸易逆差高达19.97万亿日元,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日本贸易收支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高企和日元大幅贬值,虽然价格上涨推动了日本钢铁、汽车等产品出口额上涨,但原油、天然气等进口价格显著上涨,很多日本企业都陷入困境。日本对外贸易整体疲软,RCEP生效能成为刺激日本外贸增长的一剂强心针,可日本贸易政策摇摆不定,消解了一部分RCEP的作用。
美国为扩大对中国的竞争优势不断加码经济战、科技战,构建“印太经济框架”,主导建立“四方芯片联盟”,日本也随美国而动,近来还接受美国要求,准备限制对华芯片生产设备出口。这样的政策让日本企业在开拓中国市场时顾虑重重,原本能在中国市场上大有作为的制造业和科技企业不敢放手与中国企业合作。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韩国对华的投资增长了122.1%,但日本对华投资只增长了26.6%。日本企业裹足不前,来自韩国等国的竞争又在加强,这一背景下,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过去一年下降了10.2%。

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美联储持续加息又让量化宽松政策难以长期维持,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更需扩大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减轻企业和民众承受的压力。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日本要保持出口增长,关键在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2021年,中日贸易总额3714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7.1%,创历史新高。2022年又逢RCEP生效,日本本可乘势而上,再进一步,可在政治干扰下,对华出口不增反降,日本经济的困难随之加深。
要摆脱外贸逆差持续扩大的困境,日本需及时调整贸易政策。首要的是排除政治因素干扰,利用RCEP带来的合作机遇,加强与中国及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在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时,除保持政策稳定性外,日本也需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帮助企业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还可鼓励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更紧密、更稳固的产业联系,在节能环保、绿色产品、养老、医疗等服务领域也可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以促进对华服务出口的增长。
文章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