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外贸新规
11月1日起海关总署取消出口货物原产地企业备案备案
为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11月1日起取消出口货物原产地企业备案事项,原产地证书申请人可直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中国贸促会申报系统等申领原产地证书。
11月4日起中国与马达加斯加互免签证协定将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2023年11月4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持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公务护照的公民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持有效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外交、公务护照的公民,在缔约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过境,自入境之日起不超过90日的,免办签证。
11月7日起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
《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将于2023年11月7日在中国生效实施。
11月7日起,中国送往其他缔约国使用的公文书,仅需办理《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即可送其他缔约国使用,无需办理中国和缔约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
其他缔约国公文书送中国内地使用,只需办理该国附加证明书,无需办理该国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事认证。
11月10日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将生效
据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消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将于2023年11月10日生效。根据该协定的第一条,两国公民因私人事务、旅游、医疗、国际运输、过境以及商务目的,可免办签证。自入境之日起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
俄罗斯对日本进口水产品临时采取限制措施
俄罗斯动植物检验检疫局称,“作为预防措施,自2023 年10月16日起,俄罗斯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加入中国的行列,对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临时采取限制措施”。
对此,日本外务省“深表遗憾”,并强烈要求俄罗斯撤回该决定。日本外务省声称,俄方做法“缺乏科学依据”。
韩国对进口胡椒粉产品开展检查
10月11日,韩国食药部(MFDS)发布2023年第123号进口食品检查信息通知,为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将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胡椒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为七氯(Heptachlor)残留限量。
韩国和阿联酋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韩阿两国贸易代表在首尔在确认《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谈判达成协议的联合宣言上署名。这是韩国同中东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韩国签署的第24份自贸协定。
韩国和阿联酋将在10年内分别对92.8%和91.2%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阿联酋向韩国开放汽车及零部件、家电、武器装备、牛肉、鸡肉、水果、方便面等农副产品。韩国得以先于美日欧等主要汽车出口国,捷足先登抢占阿联酋市场。
缅甸养殖水产品获准进口
10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23年第130号(关于进口缅甸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缅甸养殖水产品进口。
缅甸野生水产品获准进口
10月17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23年第134号(关于进口缅甸野生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缅甸野生水产品进口。
老挝鲜食芒果获准进口
10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23年第143号(关于进口老挝鲜食芒果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老挝鲜食芒果进口。
泰国鲜食西番莲获准进口
10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23年第137号(关于进口泰国鲜食西番莲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泰国鲜食西番莲进口。
泰国数字科技与产业外籍人才将可延长居留1年
泰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汀10月4日透露,将对国家奇缺的数字科技与产业人士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吸引这些人才在泰国居留和就业,可以考量为符合资格条件的外籍人士提供更长的合法居留权,即从现在的3个月,变为可合法居留1年。
新规解读
碳排放权交易: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国也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外贸企业应重视这一政策变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以降低碳排放。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
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11月,美国更新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
建议外贸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确保自身产品和服务不侵犯他人权益。
进口商品标准提高:
11月1日起,国家对进口商品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提升。新规要求进口商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对环保、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进口商品,将采取退运、销毁等措施。
这一新规对于外贸行业的影响深远,需要外贸人高度重视。
贸易壁垒加强: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壁垒。11月,多个国家对进口产品的关税进行了调整,一些敏感产品的关税被大幅提高。此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也日益严格。
外贸人需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动态,以应对可能的贸易壁垒。
电子口岸推广:
为了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11月开始,电子口岸已经在多个城市推广使用。通过电子口岸,外贸企业可以线上办理报关、报检等业务,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
外贸人需注意,使用电子口岸需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议:
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企业应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以降低碳排放。此外,可以关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动态,寻求与碳排放权需求方的合作机会。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趋势,外贸企业应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不侵犯他人权益。同时,可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预警。
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外贸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调整进出口策略以降低潜在风险。例如,可寻求多元化的市场和供应商,分散风险;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积极参加国际经贸谈判和合作,共同维护行业利益也是必要的。
转载自RCEP冀之窗 来源:央视新闻、河北外事港澳、外贸之家、浙江贸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