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取得亮眼成绩,中国已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和主要境外投资目的国。中新双方经贸发展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双方也在不断深化合作项目及合作关系。2023年,习近平主席同李显龙总理明确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CEP的生效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新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优势互补与经验互鉴,促进中新两国高质量发展。
本期专刊主要梳理中新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和潜力、重要的经贸框架协议、专业人士评价以及中新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中新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新加坡主要依靠外贸驱动经济,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贸易自由化进程,视对外贸易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化进程不断提升,投资与贸易发展强劲。
从2013年起,中国连续9年蝉联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是新加坡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以及第三大服务贸易国。总体来看,中新两国贸易规模呈现增长态势,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2022年中新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国自新加坡进口总额约为339.58亿美元,中国向新加坡出口总额约为811.68亿美元1。从双边贸易品类来看,机电产品、矿产品、机械器具、光学医疗设备和塑料制品是中国与新加坡的前五大贸易品类。
从投资来看,截至2022年10月,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304.6亿美元,新加坡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新增投资来源国的地位。新加坡也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投资目的国,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735.5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保持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第一大目的国,新加坡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贸易投资合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涉及所有主要行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贸易业、航运、电力等行业。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和金融企业扬子江金控在新加坡交易所敲钟上市。多个行业的中资企业宣布在新加坡扩大投资和业务规模,其中包括中国跨境快时尚服装品牌Shein、台湾大型化工企业长春集团、科兴生物、台积电在内的企业宣布在新加坡扩大投资和业务规模。
中新双方合作势头强劲,新加坡对华投资主要项目包括3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合作项目广州知识城;以及吉林食品区、深圳智慧城市、新川科技创新园、南京生态科技岛等项目,这些合作项目积极推动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升级。在企业投资方面,中新企业不断扩大投资,合作领域涵盖了金融服务、电信、交通、生物医药、绿色发展等诸多领域延伸。
二、中新两国重要的经贸框架协议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国和新加坡均承诺对各方90.5%的产品关税最终将为零。其中,中国承诺67.9%的对新加坡出口的产品关税立即降为零;新加坡承诺74.9%的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关税立即降为零。关税削减措施有利于新加坡这类的出口导向型高价值商品生产国。
此外,RCEP将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规则,使新加坡生产商在区域市场上成为有力的竞争者,促进贸易自由化。RCEP致力让65%的服务行业(例如金融、电信、分销、物流等)向外资开放,帮助新加坡扩大主要金融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市场。相比东盟“10+1”自贸协定,RCEP通过引入负面清单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增强服务贸易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释放更高水平开放政策红利,促进双边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
2023年4月,中新两国共同发布《中国和新加坡关于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明确和推动两国关系,就高水平的市场准入与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达成一致,进一步提高两国服务与投资的双向开放水平,在透明度、数字经济等领域达成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维护世界贸易、开放经济、全球供应链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正向深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总体来看,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愈发紧密并持续深化,两国关系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三、专业人士评价中新两国贸易潜力
中新经贸互补性强,政和商通,面对当前国际、区域形势的新变化,两国政府及企业正在相互间发挥各自优势实施创新务实、互利共赢的合作,中新两国贸易潜力巨大。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充满动荡和挑战,但中国和新加坡为本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前景可期。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向好,有信心为地区和全球注入稳定和活力。中新两国合作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认为,中新经贸互补性强,政和商通,合作意愿积极。面对当前国际、区域形势新变化,中新两国政府及企业正相互间发挥各自优势实施创新务实、互利共赢的合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学院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范磊认为,中新两国是RCEP框架下一对最具活力的经济合作伙伴,新加坡在生物制药、智慧城市、绿色发展等领域有着先发优势,而中国的光伏发电、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领先,与新加坡的发展理念契合,合作前景广阔。中新在多领域深度合作,不仅为两国今后的经贸合作注入动力,也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效应,推动RCEP合作关系全面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认为,中国在诸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双方有很多可以拓展合作的空间。两国可以在生物制药、电子技术、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推动中新两国共同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在世界经济困难重重的背景下,RCEP为新兴市场注入强劲增长动能。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将东南亚地区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由5.1%上调至5.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CEP对东盟国家经济的拉动预期6。中新两国在数字经济与互联互通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在实体基础设施和数字互联互通的共同推动下,新加坡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和产业链整合将更上层楼。
四、RCEP生效实施后中新经贸领域面临的挑战
1、产业外移现象带来冲击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的价格逐年增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如越南、老挝、泰国)转移。随着RCEP的深入发展,RCEP成员国间关税削减、原产地规则优化,加剧产业外移现象出现,可能会加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组装加工产业向东盟转移。未来,依托廉价劳动力东盟各国将利用RCEP生效实施的契机积极制定策略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选地。此外,中国和新加坡在高端制造方面竞争力不强。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漫长,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足;新加坡的制造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主要有电子工业、石化工业等制造产业。对中新两国而言,RCEP生效实施后高端制造业占比较大的日本和韩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会加大对两国的冲击。
2.服务贸易的竞争压力加剧
中国政府一直对发展服务贸易高度重视,但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RCEP生效实施后,各成员国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并取得了巨大进展。虽然中国显现出持续稳健扩大服务贸易的决心,但鉴于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导致RCEP生效实施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将对中国的服务贸易产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新加坡的服务贸易也会同时面临日本、韩国的竞争与挑战。
一方面,RCEP的生效实施会加大日本、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中国相关领域将面临人才流失和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从而使中国服务贸易面临被冲击的危险。另一方面,新加坡虽然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RCEP的大背景下也将面临来自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与新加坡相比,日本、韩国在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方面在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例如,旅游服务方面,因为相较于新加坡,日本、韩国在地理位置上和中国是邻国,加上近几年日本、韩国文化输出在中国取得不错的效果,中国每年去日本、韩国旅游的人次高于新加坡。并且随着RCEP效应的持续扩大,新加坡在中国的服务贸易一部分市场份额有可能被日本和韩国瓜分,从而影响中新服务贸易的合作进程。
3. RCEP规则运用与信息传递水平有待提高
RCEP协议涵盖20章协定内容,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投资、标准与技术法规、规则协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方面都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贸易便利化安排,将推动对区域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加速集成、完善与提升,对未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内大中小型企业都带来各自的发展新机遇。然而,目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对RCEP协定的理解仍仅仅停留在关税豁免层次,对RCEP协定下投资自由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框架、规则协同等内容关注度不高,缺乏利用规则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识,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错失借助RCEP协议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此外,RCEP协议不仅提出了更加灵活的原产地规则,在跨境贸易中的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规则协同、电子商务等方面也做出了新的规定,对原有贸易中的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程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减少企业出海经营时所面临的信息差,与企业在信息传递方面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同时,我国亟需培养大量精通国际贸易准则并熟悉国际金融、法律等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以支持更多国内企业抓住RCEP机遇,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
来源:上海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