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更在以开放推动经贸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诸多领域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理念。中国与东盟持续推进多层次合作,无论是中国与东盟整体区域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协同,还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双边互动,2023年高级别交往频繁,机制更为健全,经贸联系持续加强,经济活力在全球表现突出,双方实现在实现各自经贸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了互利共赢。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来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泰国总理赛塔来华访问,习近平主席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李强总理参加第2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全面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达成共识。雅万高铁顺利开通,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正式贯通,为两国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持续推进,为双方面向未来的新经济领域合作创造条件。中国与新加坡签署关于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这也是中国自贸谈判进入高标准负面清单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企业积极响应并把握中国—东盟合作机会,为自身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在全球跨国投资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依旧保持活跃,对越南和新加坡的并购投资表现突出。2023年,中国与东盟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稳步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泰国素万那普机场扩建、印尼漂浮光伏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马中关丹产业园等园区持续发展。东盟企业对华投资兴趣增加,相对集中于机械、电子产品制造、钢铁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至11月,中国从6个东盟国家的进口额超过千亿元,分别是马来西亚(6572.8亿元)、越南(5825.7亿元)、印尼(4733.1亿元)、泰国(3215.8亿元)、新加坡(2009.9亿元)和菲律宾(1254.9亿元)。同期,中国出口超过千亿元的国家也是前述六国,但排序有所不同:越南(8677.9亿元)、马来西亚(5505.8亿元)、新加坡(4850.7亿元)、泰国(4836.2亿元)、印尼(4170.3亿元)、菲律宾(3369.3亿元)。除对文莱出口以外,中国与东盟其余四国的进口或出口额也均超过百亿元。中国对东盟出口的电子机械和机械两大类商品占比分别为23.2%和12.5%,合计35.7%,两类商品也是唯二占比超过5%的商品;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商品占比超过5%的有三类,分别为电子机械(29.9%)、矿物燃料(18.8%)和机械(8.0%)。此外,橡胶、塑料、矿砂、植物油、钢铁等产品也有着不小的比重,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广泛而深入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北京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