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点
• OPEC:去年石油出口收入骤降18%至6797亿美元
• 韩国:到2040年将与民间共同投资2万亿韩元,目标成全球一流造船技术强国
• 英国:2024年初英国经济增长超过预期
• 德国:6月通胀率预计降至2.2%
• 匈牙利: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 日本:将援助东盟建设可再生能源输电网
• 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举行
•工信部: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
•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
• 5G商用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
• 跨里海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 上半年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
国际经贸资讯
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布2024年版年度统计公报。公报提到,OPEC石油出口收入在2023年下滑18%至6797亿美元。沙特承担了大部分额外供应限制,其收入下降24%至2484亿美元。赤道几内亚的收入降幅最大,产量骤减导致其收入下降44%。
(来源:钛媒体)
韩国
7月2日消息,韩国政府将到2040年与民间共同投资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启动10个核心项目,确保造船业的全球领先技术。
韩产业通商资源部2日在釜山举行“第二届K-造船技术联盟会议”,并发布了包含上述内容的《K-造船超级差距蓝图2040》。产业部表示,韩国造船业在制造能力方面具备世界领先级水平,然而在船舶发动机、货舱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不足之处,船舶设备高度依赖海外进口也是薄弱环节之一。为此,政府与100多位产学研专家经过六个月的协作制定了上述发展蓝图。
韩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到2040年成为全球一流的造船技术强国,发展成为造船、海洋工程技术及船舶设备领域强国,并集中精力构建基于自动化的船舶建造系统。十大核心项目包括氨动力运输船、液化氢运输船、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中大型电动船、船舶用碳捕集装置、自主航行平台、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氢货舱国产化、超轻高效协作机器人、无人自主制造工艺技术和码头物流自动化系统。
(来源:韩联社)
英国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公布的修订数据显示,英国1月至3月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了0.7%。
5 月份,该统计机构估计,本季度经济增长了0.6%。
此前,英国国家统计局证实,英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但这一增长标志着英国经济在2023 年下半年从衰退中反弹。
第三季度经济萎缩0.1%,第四季度萎缩0.3%。
(来源:每日经济)
德国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德国6月通货膨胀率预计同比上涨2.2%,较5月通胀率2.4%再度下降。
数据显示,德国5月通胀率在今年首次上升,此前3月和4月2.2%的通胀率为德国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6月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1%,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9%。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德国6月的核心通胀率初值为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匈牙利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此,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长纳吉·马顿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是行业竞争力落后下的政策诉求,欧盟此举无疑将拖累其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匈牙利政府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来源:新华财经)
日本
日本政府将为东盟的广域输电网建设提供协助,首先将向参与印尼岛屿地区项目的日本关西电力提供财政支援。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显示,要强化东盟的输电网,到2030年每年需投入超1.6万亿日元(约合100亿美元)费用,到2050年每年需投入3.2万亿日元(约合200亿美元)以上。
(来源:日经新闻)
国内经贸资讯
壹/ 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举行
7月2日,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在山东潍坊召开,论坛以“促互利多元合作,享共赢绿色发展”为主题,并行举办农业经贸和减贫发展专题会议,发布《中拉农业重点领域部长共识》和《中拉农业合作行动计划》。
韩俊就进一步加强中拉农渔业合作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加强战略对接与机制建设,围绕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等共同关切,谋划实施一批农业合作项目。二是扩大农业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力争未来10年农业贸易额再翻一番。三是聚焦农业机械化、土壤健康、绿色发展、水产养殖等领域,强化科技交流与能力建设。四是深化减贫领域合作,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建设无贫穷、零饥饿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贰/ 工信部: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
7月2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近年来,工信部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目标,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建设。赵志国表示,将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数字赋能新引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一体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夯实数字经济技术底座。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打造标志性产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来源:中证金牛座)
叁/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2日公布: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6%,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从分项指数看,6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1.9%,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在扩张区间。受网络促销和生鲜商品需求增长带动,邮政快递业新订单指数达到70%以上,航空运输业新订单指数为58.7%,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从投资来看,6月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为50.4%,物流投资继续增长。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来源:新闻联播)
肆/ 5G商用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
5G商用五年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跑出了5G发展加速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G网络从“县县通”向“村村通”持续迈进。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积极为国际标准贡献中国智慧。5G轻量化、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5G工业网关、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并得到应用。
(来源:人民日报)
伍/ 跨里海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记者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18时35分,满载日用百货、汽车及配件等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将由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抵达阿塞拜疆的巴库,此后该班列将按每日一班常态化稳定开行。
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国铁集团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就跨里海中欧班列运输,加强沟通协调和调研论证,在运输组织、海关查验、信息共享、铁海联运、安全保障等方面达成进一步共识,形成了稳定的运行线路、相对优惠的运价,具备了常态化开行的条件。自7月1日起,国铁集团按照“一日一班”的频次,常态化开行中国西安至阿塞拜疆巴库的中欧班列,全程运输时间约12天。
该负责人表示,跨里海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进一步完善了“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格局,为国内外客户外贸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促进中欧以及沿线各国经贸往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新华网)
陆/ 上半年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
据最新统计,今年1—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江河湖海之上,航运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有力。
十年间,我国沿海航标增长68.8%,达到2.06万座,并实现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已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中心立场无关。
综合自国际商报、新华社、新浪财经、人民网、网易、澎湃新闻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